中新社合肥9月6日電 題:安徽“文房四寶”煥發新生機
  作者 成展鵬
  文房四寶,泛指筆、墨、紙、硯,安徽的“文房四寶”則特指宣筆、徽墨、宣紙、歙硯。作為歷史悠久、地方特色鮮明的傳統工藝品,安徽的“文房四寶”已成安徽工藝美術行業的“名片”,產業效應開始顯現。
  安徽“文房四寶”中的宣筆產於宣州,故稱宣筆,始於秦。張華《博物志》中有蒙恬造筆之說;晉時,宣筆的製作有了長足的進步,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曾給宣州筆工陳氏寫過“求筆貼”;到了唐代,宣筆被列為貢品,宣州也成為全國的制筆中心。南宋以後,戰亂導致工匠外逃,宣筆開始衰落,但並沒有停止生產,明代宣州仍是江南兩大制筆中心之一。
  產於涇縣(古屬宣州)、併在宣城集散的宣紙,也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,在清代發展至鼎盛。抗戰前夕,宣紙業相關行業從業人員一度達到25000人,併在國際博覽會上屢獲大獎。至戰亂衰落,1949年後恢復生機。
  徽墨產於徽州,其在安徽的“文房四寶”中,是唯一的製作技藝從外地傳入。到宋元時期,徽墨作為貢品供奉朝廷;清代出現了制墨四大家,至民國以後逐漸衰落。產於歙縣的歙硯也早在漢、晉時期問世,至唐代名聲日盛。
  中國民俗協會名譽會長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副主席烏丙安認為,從市場角度來看,安徽的“文房四寶”具有極大發展潛力。“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信息社會,電腦、網絡普及,但是並不是說筆墨紙硯就要被淘汰。事實上,隨著中國國學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擴大,除了國內傳統市場之外,國外市場也不容小覷。除了滿足美術書法人群需要之外,還可以挖掘出更多文化內涵,作為文化創意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發揚光大。”
  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廠長、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周美洪對企業的發展信心十足,“我們現在不存在銷路問題,以前就大量出口日本。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國內練習書法的人也多了,國內市場也更紅火了,發展前景很好。現在中國教育部門也開始重視書法課程,也無疑為安徽的文房四寶打開更大的銷售空間。”他說。
  安徽對“文房四寶”行業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。目前,安徽的“文房四寶”生產企業和作坊不斷增多,從業人員增加,品種日益豐富,規模有所擴大,產銷基本平衡,已經成為全國文房四寶生產的重要基地,形成除宣筆、徽墨、宣紙、歙硯外,包括六安一品齋毛筆、臨泉臨潭毛筆、碭山碧雲軒毛筆,潛山、岳西桑皮紙等種類繁多、特色鮮明的優勢產業。其中,僅宣筆、徽墨、宣紙、歙硯四大種類企業總數已達500餘家,年產宣筆500多萬支、宣紙近千噸、墨綻墨汁1200多噸、歙硯980萬方,總產值超過4億元人民幣。
  宣紙行業已經成為涇縣的支柱產業之一,年銷售額超過3億元,年實現利稅5000萬元,出口創匯近500萬美元。(完)  (原標題:安徽“文房四寶”煥發新生機 產業效應開始顯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g12egcn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